张伟亮打开直播间,忽然就听到一声熟悉的笛声传了出来,他赶紧把电脑的音量调到了最大,顿时,这如泣如诉的笛声就充满了他的办公室,而张伟亮则是一脸迷醉的微微闭上眼,嘴角也是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首曲子正是张伟亮以苏州评弹“丽调”和“黛玉葬花”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名字叫做花泣,说的正是黛玉葬花的凄凉和悲伤,被誉为笛子曲当中的二泉映月。
这么多年来,这首曲子,张伟亮也是表演了无数遍了,而且他的徒弟也演绎过了不知道多少次,不过,张伟亮觉得他们的火候还是差一些,没有一次能够让他非常满意的,就算是自己的关门弟子张静雯,都不能让他完全的满意。
不过,今天,裴琰之的笛声则是让他找到了那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不由得热泪盈眶,自己吹了这么多年的笛子,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将自己的这首花泣吹得让自己都为之心动的地步,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个时候,张伟亮的手机响了起来,打断了张伟亮那种天涯何处觅知音的感觉,不由得有些恼火,也没有看手机来电显示的名字,直接接通了之后,没好气的说道,“谁呀?”
对面愣了一下,等了几秒钟,才怯生生的传过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师父,您这是怎么了,谁惹您了?”
张伟亮听到这个声音,顿时心中的怒气也就平息了不少,失声一笑,说道,“原来是雯雯啊,没事,你现在不是在国外演出吗,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正在京城机场的张静雯一脸苦笑的说道,“师父,我都到京城了,我不是跟你说了我今天回来吗,你都忘了吧,真是的!”
张伟亮一愣,赶紧看了一下桌上的台历,只见台历上在今天的日期上明明白白的写着,“雯雯回国,记得去接”的字样。
张伟亮不由得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愧疚的说道,“哎呀,你看看这闹得,都怪师父了,今天实在是太忙了,我都给忙糊涂了,我这就让你师哥去接你!”
张静雯眼中一亮,伸手跟朝着自己过来的一个中年男子招了招手,冲着电话笑着说道,“不用了,师哥已经来接我了,还是师哥对我最好,不跟你说了,等我到您那我再好好的谴责您吧,拜拜了!”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嘟嘟声,张伟亮也是不由得一笑,幸亏自己的徒弟还记得张静雯回国的事情,要不然自己还不被这丫头给我数落死了。
虽然张静雯如今已经三十二岁了,但是从小就跟着张伟亮一起学习的她,在张伟亮的眼中,还是当初那个扎着马尾辫跟在自己后面的小丫头。
张伟亮不由得叹了口气,一眨眼的光景,这个小丫头,也出落成了一个大美人了,而且还是华夏最年轻的国家级笛子演奏家,这让张伟亮也是不由得老怀大慰。
这个时候,电脑里的笛声变得明快了起来,张伟亮也是收拾心思,因为这一段是整首音乐的部分,由于这首音乐就是根据“黛玉葬花”改编而来了,所以全都是以悲情为主。
而这一段的明快的节奏,有很多演员在演奏的时候,让人听起来好像很欢快的感觉,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一段其实是在表明林黛玉的抗争,情绪是比较激动的,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对冷酷现实的控诉,情绪非常的高昂,是属于“林黛玉的咏叹调”,是这首曲子最美的地方。
不过很多的笛子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的时候,很容易就表现错误,让整首曲子在这里变味了,一首悲情的曲子在这里竟然显出了欢快的节奏,这让张伟亮也是非常的不满。
随着曲子越发的明快,越来越快,张伟亮的眼睛也是越来越亮。
因为这首曲子自己创作出来是笛子独奏曲,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因为这是根据苏州评弹改编而来的,所以里面加入了琵琶来烘托气氛,而且在演出的时候,还加入了其他的一些民乐,成为了一首协奏曲。
而当裴琰之这一次单纯的用笛子来演绎的时候,没有了琵琶,没有了其他民乐的衬托,竟然让张伟亮感觉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初自己创作这首笛子独奏曲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自己这么多年,演奏这首曲子也不下千次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都不足以说明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熟悉程度,这首曲子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些年以来,自己竟然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找不到过去那种心境了,虽然还是很完美,但是自己知道,好像这首曲子里差点什么东西,不过张伟亮一直都没有发现到底是少了什么。
他不断的在钻研着,而且还让自己的徒弟演奏给自己听,希望能从别人的演奏中听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徒弟们的演奏则是让他更加的拿不准了,毕竟徒弟们的水平跟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演奏出来的曲子也是参差不齐,让他更加的恼火了!
而今天,就在裴琰之的直播间,张伟亮终于知道自己差的那一点东西是什么了,就是初心,就是在创作这首音乐时候的初心。
自己在创作这首音乐之前,到了苏杭二州,用了两年的时间,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听评弹,不光是听“黛玉葬花”,而是听评弹里的那种感觉。
为了写这首曲子,他把整部红楼梦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而且还给林黛玉写了一个人物的平生介绍,写了五十多万字,将林黛玉这一生,从出生开始,写到了她死的那一刻,经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那一个阶段的张伟亮简直就跟疯魔了一般,为了创作出这首曲子,真真正正的是呕心沥血啊!
在最的时候,笛音忽然消失了,戛然而止,让人不由的惊愕,回味,刚才的那一段笛声,好像要把人的心都给撕碎了,用歇斯底里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振奋,但是当笛声消失的时候,大家又是一阵怅然所失,感觉刚才的抗争也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般,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接着,跟开场时的低音,缓缓的散板,慢慢悠悠的,幽怨的呼应了最开始的引子,非常具有华夏传统化中的圆满的意境,裴琰之控制着音量,逐渐的消失,但是大家的耳朵里,好像还是有那种女子低声倾诉的声音,让所有听了这首曲子的人,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有一种“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